也就是说他费了十九次的时间,却从来不停下来思考他多练一次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他已经背会了,还不知道所弹的曲子是什么?谁做的?什么调?什么拍号?不信?请马上自检一下哦。因此练习时,首先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不要随便放过任何的一个弧线,记号,然后牢牢记住。
演奏者在使用钢琴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钢琴的琴键。在弹琴的过程中,演奏者手汗及皮肤油脂都会加重灰尘在琴键上的积累,需要进行清洁保养。琴键清洁保养好了,可以延长使用,如果清洁不恰当,便会加快键皮衰老甚至造成龟裂,影响使用。天合琴行就遇到过因平时使用酒精擦拭琴键造成家里雅马哈钢琴白键键皮龟裂,上门维修更换键皮的消费者。
相信对于钢琴一知半解的人都知道,钢琴有分级数,而最常听到的应该是钢琴十级,而这钢琴十级到底是什么水平相信没多少人清楚,在这里,念琴钢琴小编可以说明,钢琴十级乍看这个等级数略高,其实前面还要加个业余二字,也就是说,全称应该是钢琴十级(业余)。买钢琴
应该“如何购买钢琴”,对于每一个即将学钢琴或已经初学钢琴还有没有钢琴的家长来说,这是个很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家长们查遍网络长篇大论的文章很多,其中不乏专业的令人生畏的文章,今天小小莫扎特钢琴馆给大家一个“如何购买钢琴”的简要版,跟学钢琴的家长们参考。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古琴结构】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演化】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弹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琴派】 南宋末年以来,随着古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众多的琴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 【古代制琴名家及款识特点】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著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张岱《陶庵梦忆》称张敬修制琴为吴中绝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断纹】 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这是鉴定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实,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琴背均为刻款,而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古琴腹内之刻款,如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和用古木制琴时就刻上伪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资深的鉴定家还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之一,我们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有的古琴因有断纹,而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收藏古琴一般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时间平放;若长时间平放,则容易造成“塌腰”。古琴作为乐器应经常弹奏为好,否则会使音色暗、涩,且会生虫存蛀损坏古琴。 【古琴名曲】 《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捣衣》《[阳关三叠》《流水》《酒狂》等。 古筝 民乐结晶--古筝 古筝又名"秦筝"。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族的延边筝(即伽揶琴)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目前古筝的全国统一规格: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人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70年代,赵曼琴在演奏实践中,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并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不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筝由色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等。 90 年代以来,古筝创作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黔中赋》的演奏以运用扎桩摇和悬桩摇的交替手法而成为亮点;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参与筝曲创作,增强了创新力度,他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色彩,借鉴了梅西安人工调式的经验,自行设计了许多新的调式,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调式色彩,每个八度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是一个大三度音程,在每个环节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式。新的调式色彩和多调性连环叠置的定弦方法,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变革。如《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这些筝曲的定弦中,就为转调准备了条件。不同音区还采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区演奏不同的调式色彩成为可能,既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偏离,又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回归。音程的变化又为新的音乐语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同时期内,更多的还是用五声音阶定弦法创作的筝曲,如《秦桑曲》、《临安遗恨》、《铁马吟》等等。同时古筝的重奏曲作品亦陆续推出,说明人们注意到发挥古筝在群体中的表现力。古筝琵琶二重奏《大浪淘沙》、《水乡高歌》、《春江花月夜》、:古筝与高胡二重奏《渔舟唱晚》:古筝高胡三重奏《丰收之歌》:古筝二重奏《满江红》; 古筝与蝶式筝二重奏《春之海》; 古筝四重奏《采蘑菇的小姑娘》、《步步高》、筝合奏《丰收锣鼓》、《瑶族舞曲》、《伊犁河畔》、《百花引》、《拔根芦柴花》等等,基本上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附:古筝起源: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赢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
钢琴是一种复杂精密的乐器,因此使用者应定期地对钢琴进行专业的护理,当然日常的一些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文中提出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钢琴需要一个适宜的通风环境;钢琴最好靠房间内墙放置,注意:不要靠外墙放置,防止外界气候变化影响钢琴的音准和音色。不要靠近窗户,因钢琴大部分是木制结构,阳光直射和气温的变化都会受到不良影响。钢琴要远离热源,以免热空气伤害钢琴的外部和内部构件,导致声学品质下降。 二、环境条件对钢琴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良好的通风环境是钢琴的演奏性能和声学品质表现最佳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相对湿度在50—60%是比较理想的,钢琴的某些内部构件,如:木、绒、毡等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会损坏,对因保养不善引起的质量问题,我们将不承担任何责任。过高的湿度和温度会导致击弦机运动迟钝、琴声沉闷、金属件生锈和键子不灵等。建议在雨季和雾气时不要同时开门和宙。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可以套上琴罩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子侵入,但在晴朗的天气要将琴罩及时晾干。 对钢琴来说,环境潮湿是个问题,但过度干燥则更不利,尤其是使用空调的人工除漫房间。特另U是在北方冬季使用暖气和中央空调的房间当相对漫度下降至20%以下时,建议用户在琴房放置阔叶檀物或加湿器以防过度干燥(也可以在琴内放水罐使水分蒸发)。 三、注意呢绒防虫 钢琴击弦机中所使用的呢绒全部都是用优质的羊毛经过精心加工专门为钢琴使用的,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如果保护不好,很容易有蛀虫出现,那将对击弦机造成极大的损坏。建议用户将樟脑用纱布包紧后,吊在击弦机两侧。 四、切勿将物品放在钢琴顶盖上 钢琴顶盖上放置重物会产生杂音,所以除乐谱和节拍器外,任何物体都不要置于钢琴顶盖上,尤其不能放化学制品,不要将琴顶盖当做艺术品托架。 五、保持清洁 定期用于爽的软布擦拭键盘,切勿用含酒精的清洗剂,以免琴键爆裂。若琴键上有污迹可用软布沾少许肥皂水擦去,但不能用同样方法擦拭外壳。注意培养用于净的手指弹琴的习惯,使键盘长期保持清洁。并且每次弹过琴后要盖上键盘盖布,关上键盘盖,放下琴套。灰尘会影响击弦机系统的运动灵活性并产生杂音。用户要用软布或羽毛扫清除钢琴上的灰尘,并要用软布和专用清洁剂擦拭钢琴外壳。 对外壳上的铜铰链和铜商标亦要进行经常和必要的护理。放置时间太长,铜制品是会产生发黑和锈绿的现象,可用少许的汽车腊涂在软布上,擦拭钢琴上可见的铜制品便可。只要用户勤于护理,钢琴的铜制品始终是会保持华贵、亮丽的光泽。 钢琴是复杂精密的乐器,需要定期的专业护理,调整与整理是它的两种基本护理。调律就是拧紧琴弦使其达到一定的音高,每条琴弦所承受的张力约90公斤。经过一段时间的弹奏以及房间干湿度的变化,琴弦会变松,影响音准,所以钢琴每年要调律2次以上。整理包括击弦机,键盘和踏脚系统的整理。钢琴能否有理想的表演依赖于如何准确地进行整理。
琴棋书画无不讲究姿势的正确性,这个是初学古筝者的第一课,所以我们今天要谈谈古筝演奏中不良坐姿以及纠正方法。正确的姿势可以让学习、联系事半功倍。不正确的姿势在长时间练习弹奏后容易出现身体的疲惫,从而导致心浮气躁。所以好的姿势需要在古筝教学中引起重视。 弹奏古筝首先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基本演奏姿势的松弛、自然,也就是手形、手臂、肩以及整个提醒的松弛自然。人为导致的心理因素和技术障碍会引起不自然的紧张现象,而这种紧张现象严重影响了初学古筝者的技术发展,容易造成肌肉疲劳、肩疼、手疼以及其他的一些职业毛病。 那怎样才是我们需要的自然松弛呢?自然感觉与视觉感观的舒服自然,在基础训练中特别要注重紧张与松驰的循环交替,也就是弹弦时紧张后的放松。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下面就一些基础训练中的不良演奏姿势所造成的紧张现象,那么我们应该该如何去纠正? 1.鹰爪手形是指手形僵硬、手腕高耸的手形状态 这种手形紧张,是不可取的。那么弹筝的手形什么状态才好呢?自然的手形、松弛的手形为佳。 目前对于什么是自然手形,解释和理解各不相同,有要求手形如“鸡爪”、“倒垂莲花”,还要求“大中指为一线,与前梁平行,手肘自然抬起,微微向外”。其实这些要求都很难使手得以放松,相反倒使手更加紧张了。因为这些要求使手指直立、后腕高耸、手肘高抬,都处于紧张状态,那么手形怎样才能自然松弛呢? 自然手形,就是放松状态下的手形,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时得状态。根据演奏的要求,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手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形,不仅展示在静止状态,也呈现在演奏的动态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的基本姿势。秦汉胡同国学书院 2.高抬肘 高抬肘,民间称为“架着膀子弹筝”。手肘高抬大臂就会紧张,手臂也易僵化,这中姿势对学生的演奏影响极大。长期高抬肘,习惯成自然,错误也难察觉,待到技巧学习的深入进展,快速技巧使紧张度加大,过度的紧张就会引起肌肉的劳损,手臂疼痛的病状就会出现。 造成高抬肘的原因,不少是筝架和琴凳的高低不适所引起的。筝架和琴凳的高低是很容易被忽视,常常出现的现象是:筝架高、琴凳低,这样在演奏时为了触弦的方便,手肘就得上抬,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演奏中的高抬肘姿势;筝架低、琴凳高同样也会影响演奏,也是不可取的;筝架低了,演奏者的腿不能伸展自如;琴凳高了,演奏者易弯腰驼背,都是很别扭的。 琴凳的高度:坐着弹奏时,要求演奏者的手臂自然下垂,曲肘置手于筝弦上,高度以演奏者的腰与筝柱头平行为佳,这种高度手臂较自然无负担。 古筝架的高度:以坐着演奏为例,依演奏者的腿刚好能自如伸展于筝架内为合适。
买一把吉它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许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我想我应该为那些想买第一把吉他的人写一篇"指南",同时也为有经验的吉他手们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保养琴的小技巧。 这篇文章看起来像一篇"初学者手册",或者也许你选择了琴以后就不怎么去碰它了。在我的重心转移到作曲和出专辑之前,我做了很多年的乐器制作。我会放一些关于我以前制作的乐器照片在这篇文章里面,希望这样可以让读者了解我的经历。我的吉他通常被认为是高档的。尽管它们很昂贵,但我非常尊重那些根据工业标、准生产出来的乐器,我也认为一把这样的琴对于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必须说,虽然这篇文章的专题是吉他,但它适用于所有的用弦的乐器。毕竟所有的弦乐乐器都是琴颈连接到共振箱。所以,班卓琴,曼陀铃,感声吉他琴等等,都属于这个家庭,它们的构造差不多。我希望这篇文章能消除大家对未知的吉他底层构造的恐惧。 我知道的很多家长和一些潜在的购琴者通常关注以下方面: 1.能使用很长时间 2.能满足一些特别的需求 我希望能解释一些对于初学者来说神秘的东西,这样,买第一把琴就变得很简单了。不过,当你选择一把作为专业表演所需要的吉他时,这件事就变得又困难不少。这需要你了解声音,发射性,感觉的细微而狡猾的差别。这些都是很主观的因素,并且多试着演奏一些其他的琴比较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好消息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今天的低价琴,曼陀林,班卓琴60年代(我刚接触时候)的琴要优秀很多。那个时候,你必须非常去非常注意弦距,和琴的强度。我经常看到地摊上出售一些劣质琴,它们有的琴面变形,有的琴桥脱落,有的调弦钮不能用了,有的琴颈弯了甚至断掉。这些通常都是一些廉价的牌子,我不报这些牌子的名字,这些都是个例,因为我今天还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可以演奏的"Sears Silvertone"或者"Harmony"。(见鬼,我还是报了名字)(译:看来作者对这些牌子积愤已久^_^) 如果弦距过高,琴会变得很难演奏。我测量了通常的弦距(在琴颈和共振箱连接的部分)。1/8-3/16英寸是个很好的高度。有一些民谣乐手喜欢高弦距或者低弦距,这是个人的喜好所致。原声吉他通常需要比电吉他更高的弦距,原声吉他的弦也要紧一些。这就意味着,初学者们必须要不断地练习,以让指尖变得坚硬,耐心点。 古典吉他要特别一点。它使用尼龙弦,尼龙弦比较好按,但是它和原声吉他的声音不同,比较柔和,宁静。古典吉他弦距比较高,而琴颈比较宽。所以,如果你的手很小,古典琴就很难掌握。我的网站里面有很多乐器的特性,但是并/不能说很绝对。毕竟你自己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的吉他做的相当好了。起先日本人做了很多劣质琴,然后他们变得有经验了。然后劣质琴又从韩国和中国台湾冒了出来,然后他们也变熟练了。接着轮到了印度,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结果是他们现在都做得不错。我最近拿到一些Takamine Jasmine的琴,它们在马来西亚生产,做得相当的好。虽然都是合板的,但是,你能期望什么呢?所以,现在的琴做工都不错,在弦距上有了很大的改良,所以易弹性要比我那个时候好得多。另外的乐观的事是合板琴比较不容易损坏。用单板制成的乐器,虽然声音要好很多,却比较脆弱(特别是如果木头在制琴之前没有被很好的处理过)。总的来说,合板琴比较坚固,可以带着到处走。 内置钢筋 最近的廉价琴的另外一个改进是"钢筋"。这是一个安放在琴颈里的金属棒子(通常在指板的1/2寸下面)。这个棒子可以抵抗琴弦强大的拉力,这种拉力会导致琴颈的向前弯曲。如果绷紧"钢筋",它理论上可以防止任何变形。最简单的分辨琴颈是否变形的方法是,像拿着来福枪一样拿着琴,观察它的琴颈,如果很平或者只有一点小弯曲,那就ok了。 古典琴弦的拉力很小,而且琴颈很宽,所以并不需要"钢筋"。 有些吉他的琴颈作成三明治状,由多层木头连接,这可以让琴颈更加坚固。另一个发现琴颈变形的方法是观察弦距是否变高。 看它漂亮的外表!可它里面是什么 最能吸引父母给孩子买吉他的因素,往往是它的外表。我知道的一些音乐家们完全不注意乐器的外表。也许那也矫枉过正了,但是我认为一个乐器的价值在于声音和易演奏性,这也是一般人和音乐人的区别。现在的孩子们往往被一些做得像刽子手的斧头的东西吸引。不过,消息还是不错。这些乐器做得也不赖。但是,关注乐器的外表的缺点是,它会让你错过一个价格合理的优秀的吉他。 它们到处都是 他们到处都是 在今天,有很多渠道可以买到琴。甚至沃尔玛都有吉他卖。现在,我对刚才说的话提出一个例外。并不是所有的廉价琴都不错。我演奏过沃尔玛那里卖的琴,它的声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它有标准的"fender"的声音,但是,直觉和经验告诉我,这些琴组装时都有缺陷。弦距有点高,品格片伸出了琴颈。 再来说说ebay。我在那里买了一些琴。因为我制琴和修琴的经验,我可以很有信心的去买。因为如果琴身有问题的话,我可以处理。(我希望对于我的车我也能这样说)如果你也觉得在ebay购物有把握,请至少确定一下那个和你交易的人的信誉度。 当从个人手上买二手琴,请确定以下的因素: 1.看主要的构造部分 2.这把琴对你来说易于演奏吗? 3.你对和你交易的那个人的直觉是什么?他看起来像个不诚实的人吗? 当你从琴行买琴,他们通常能给你一些专业的建议。如果他们的知识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他们至少应该知道一把乐器适合什么样的身材,什么音乐风格,预算多少,和这把乐器的保值性如何。而且,大多数乐琴行都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整,以适合不同的个人需求。他们也应该教你如何装配琴弦和保养注意事项。 所以,你必须去自己选择,自己穿过那条最适合你的路。我倒希望现在的科技可以把我下载到买琴的人家里,然后为他们的交易---特别是二手琴---提供建议。 如果你在交易二手琴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他们会让你把琴带到比较懂行的人那里去。在交易时的确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有一些比较粗鲁的问题还是要尽量避免。现在的琴做得都不错,所以你至少不会犯很大的错误。你所做的事找一把可以与之交流的琴。有些琴的确有一种魔力,它能给演奏者继续练习下去的鼓励,而且让他们毫不费力的达到目标。 一个提示 一个非专业的人通常更注意外观。真正的专家注意声音,感觉,和易演奏性。有些人买琴也注重他的保值性。我会给与一些关于保值的建议。 1.古典琴比较不如原声琴保值。 2.如果你要卖掉你的第一把琴,记住和你交易的人一般也是新手,他们会注重外观。所以,你必须试着说服小Johnny或者Sally,让他们对你的琴好点。 保养诀窍 首先,一把琴上有着很大的压力,加上天气的变化,和木头本身的不可预知性,使事情变化多端。木头是个活的可以呼吸的东西。它不如金属坚硬,它和人一样,不可预知。那也是木头的魅力。它的这种特性让它成为制作乐器的完美材料。要注意木头也有细胞结构,它会随着气候,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湿度会比较低,木头会呈现一定的收缩,特别是如果木头事先没有做很好的干燥处理。当然,夏天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是因为木头会吸收一些湿气,然后膨胀一点点。 所以,如果你把一把吉他暴露在剧烈且重复变化的天气中,会伤害到吉他。这也是那些音乐家们不会带着他们喜欢的Martin到处跑的原因。哪怕是从亚里桑那州到乔治亚州往返一天,大气压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乐器。很久以前,我曾为Stevie Wonders乐队的Rick Zunigar做了一把电吉他,它是用Paduak做得,然后用丙烯酸上漆。最后在30000/英尺高,漆裂了。